一、数字化转型的背景
当前,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,以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,催生了数字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形态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亦明确提出,“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”。换句话说,就是要加快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。
对于传统产业而言,数字化转型是以客户为中心、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自身业务重塑和转型的过程。这个业务重塑和转型是指的,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、多角度、全链条的改造过程,而不仅仅只是在办公OA、行政等外围场景,当然,可以初级阶段可以通过这些场景切入。
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目的,是利用数字技术,破解企业、产业发展中的难题,重新定义、设计产品和服务,再次实现业务的增长。
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大概是三个方面:
1、 从生产驱动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创造
很多传统企业的产品从调研、到设计、生产、到市场投放,周期很长,一般以年为单位,很多时候决策层是以直觉、上级要求、订单需求来判断的,对消费者、市场的洞察力不够,既没有直接触达消费者的工具手段,也没有洞察市场的计算手段。
数字化转型,就是要通过解决消费者的直接触点、洞察力的计算能力,实时将消费者、市场动态和需求,直接反馈到决策层及相关研究、设计部门,从而使得产品的创造是以消费者和市场为驱动的,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而创造的。
2、 从物理资产管理到数据资产管理
在数字经济时代,生产要素已经发生了变化,数字信息、知识、工具已经成为了核心生产要素。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,加强数据资产管理成为数字化转型中企业的共识,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据纳入到企业的资产管理中。
一方面,传统企业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内部,来源于ERP、CRM、OA、SCM、MES等业务管理系统,但是数字经济的链接属性,使得企业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,外部数据的积累也越来越多,并且对外部数据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,同时,数据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,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出现了。因此,外部数据、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数据资产,需要纳入到企业的资产管理中。
另一方面,并非所有数据都能成为资产,数据质量不高、业务之间数据融合度低、数据应用不到位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成本,数据准确性不高,利用率也不高。围绕着数据的生命周期,基于数据加工的全链条进行数据资产治理体系建设,提高数据资产价值,也成为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。
3、 从内部数字化到平台赋能的产业链、生态链协作
很多传统企业居于产业链、生态链的核心地位,利用数字化技术,搭建基于产业链、生态链的交易平台、共享平台,既能够加强企业在产业链、生态链中的核心地位,也能够加强整个产业链和协同效应,更好的为上下游的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、服务、管理机制,甚至是企业赋能,共同做大行业蛋糕。
具体来说,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从八个方面着手:
1、 流程自动化。对业务或流程进行数字化优化,提高流程自动化程度。
2、 开发新的数字业务/收入流。主要是利用新兴数字化技术平台(如低代码),开发数据服务、行业增值服务、知识服务等。
3、 产品创新。除了数字业务之外,可以利用数据洞察,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视角,发现产品需要优化、完善、甚至创新的地方,从而带来产品的增长和新产品的客户群和市场。
4、 供应链优化。伴随数据和信息的流动,加上数字化技术,使得商品、服务、金融和人员的流动更加频繁、剧烈,促使供应链的流转机制、效率得到极大提升。
5、 提供移动业务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、优化的随时随地可以获得的移动应用,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,从而得到更实时、更精准的消费者行为和画像。
6、 优化客户体验。在数字化时代,重视消费者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体验,能为产品带来更大的改进,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理解客户的体验,甚至能带来革命性的产品。
7、 数据驱动业务。传统企业的一线业务人员业务压力大,要维系老的客户关系,还要开发新的客户,但是市场变化快,产品市场契合度如何不清晰,市场运营如何做不清楚,根本原因是一线业务人员不掌握数据,不了解数据层面反映出来的客户画像。因此,数字化转型就是要让一线业务人员能直接接触数据、理解数据,并自助分析数据、洞察消费者,为自己的每次客户拜访、每次市场活动,自行定下策略。
8、员工生产力和效能。全员数智营销时代,在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,凡涉及企业管理效能的各个方面,均可通过大力建设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来提升员工的生产力与效能。
转载自公众号-有颜有货